三门峡市法院
小水管引发大矛盾?
看法官如何巧妙调解破僵局
村民杨某某因老家自来水管道老化,委托同村马某某进行改造。工程完工后不久,管道破裂漏水,并导致部分墙体出现倾斜。杨某某认为系马某某施工不当所致,要求赔偿;马某某则坚称工程已经过验收,后续问题与其无关。双方争执不下,村委会多次介入调解未果,杨某某遂将马某某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后,杨某某不服,上诉至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
群众利益无小事,市中院承办法官认真梳理证据,研判案情,并多次前往卢氏上门走访,了解到杨某某坚信马某某应承担全部责任,情绪激动,甚至表示若处理不公将信访维权;马某某则倍感委屈,认为对方诉求于法无据。双方积怨日深,互不信任,调解陷入僵局。
法官分析发现,此前“面对面”调解方式效果不佳,双方在对抗氛围下难以理性沟通。他果断调整策略,采取“单独谈话,逐个击破”的方式,分头做工作:对马某某,结合案件事实和证据,耐心释法明理,对杨某某,则着重引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六尺巷精神,疏导其情绪,引导其理性看待问题,权衡诉讼成本与邻里关系的长远价值,倡导互谅互让。
经过多轮细致入微的调解和不懈努力,调解工作迎来转机。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态度逐渐缓和,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马某某当场向杨某某支付赔偿款300元,杨某某欣然接受。这场曾剑拔弩张、历经多级处理的邻里纠纷,在法官的倾力调解下,以双方握手言和、即时履行的方式圆满化解。
灵宝市法院
“没想到这么小的标的,法院这么上心!”
“真没想到,这么小的标的额,法院这么上心,太感谢了!”近日,收到2720元执行款的申请执行人张某紧紧握着灵宝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的手,向其连声致谢。
原告张某与被告张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灵宝法院判决被告偿还原告2720元,但被告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原告遂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向被执行人张某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并多次通过电话联系沟通,督促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但被执行人却置若罔闻,企图逃避执行。
6月12日,法院执行干警接到线索,成功找到被执行人,为尽快执结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执行干警本着案结了事人和的原则,多次对被执行人及其家属释法明理,告知其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希望被执行人权衡利弊,尽快履行义务。在了解到不履行义务的后果之后,被执行人张某自动履行完毕全部案款,至此,该起案件终于得以化解,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灵宝市公安局
美好生活不“毒”行
近日,灵宝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统筹谋划、精准施策,以立体化宣教矩阵筑牢全民防毒拒毒防线,全力守护城市安宁底色。
广场聚力,打造全民禁毒“强磁场”。在灵宝市体育场,传统展板和毒品仿真模型齐上阵,活动现场秒变“禁毒科普摊”,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看了解。“原来跳跳糖、奶茶都可能藏着毒品陷阱!”一位送孩子上学返程的家长在民警讲解“毒品”伪装形态后,连连感慨。全链条的科普让群众在沉浸式互动中深刻认识毒品危害,尽可能的实现“宣传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裂变效应。
校园深耕,构筑青春无毒“防火墙”。在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禁毒宣传以“精准滴灌”的方式浸润青少年心田。灵宝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禁毒天团”空降校园,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硬核”又“走心”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禁毒知识PK赛”环节,同学们开启“最强大脑”模式,争当“禁毒小卫士”。民警们通过”“禁毒知识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同学们掌握拒毒技巧。“遇到朋友递来的不明物品怎么办?”“发现涉毒线索如何举报?”一个个“灵魂拷问”引发热烈讨论,同学们纷纷争做“禁毒代言人”。
社区渗透,织密基层防毒“安全网”。禁毒大队民警联合社区网格员、禁毒志愿者,深入社区发放禁毒宣传手册,结合辖区真实案例讲解防范要点;在涧西区解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禁毒培训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将禁毒知识融入讲课分享中,提升社区干群的识毒、防毒能力。
(来源:三门峡法院、灵宝法院、平安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