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了十几年的‘棺材本’,想着没了指望,没想到法官这么快帮我们确定了还款期限,感谢啊,感谢……”,76岁的原告之一贾某激动地紧握法官的手满含热泪地说。
“法庭是人民的法庭,法官是人民的法官,人民法庭就是给老百姓办实事的。我们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法官,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老大爷不用谢,这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扶沟县人民法院吕潭人民法庭庭长邹鹏举诚恳地说。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2021年4月13日,该院吕潭法庭受理25起民间借贷系列纠纷案。被告贾某原系某银行扶沟县大新支行信贷员,同村村民贾某等25名原告出于对被告身份的信任和同村村民的情感认同,将庄稼地里的收入、打工的工资、养老金等钱都交给被告贾某让其帮忙存到银行,贾某向其出具某银行的格式存款凭单。时隔多年后,25名原告无法取出存款,向被告贾某讨要说法,被告以一部分钱放在担保公司,一部分钱投入自家养殖场为由,无法偿还欠款。多次催要无果后,25名原告起诉至该院。该院受理后,经与公安部门沟通,被告贾某的行为构不成刑事犯罪,该院按民事纠纷进行处理。
2021年4月20日上午,吕潭法庭经研判认为该25起系列纠纷案件涉及人数众多,被告欠账时间较长,原告情绪激动、心情迫切,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影响辖区稳定。根据案情相似、法律关系相同的情况,决定进行“开放式”集中开庭审理,公开阳光司法,打消老百姓的疑虑,提高办案效率。庭审前,邹鹏举法官和王军荣法官本着把调解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的理念,下好调解先手棋,耐心听取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求及情绪表达,让法庭真正成为老百姓说理讲法的地方;在确认无法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时,即时进入“开放式”庭审环节,逐个询问纠纷发生的详细情况、核实证据材料,让25名原告全程参与每起案件的审理过程,用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司法,直至下午2点,25起案件庭审才全部结束。
4月20日下午2点30分,邹鹏举法官和王军荣法官顾不上休息再次对该25起案件进行研讨,一致认为案件判决很容易,但被告是否配合执行、是否有能力短期内兑现全部欠款,老百姓能否如期拿到自己的看病钱、养老钱、子女上学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两位法官决定再次进行调解,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下午3点,两位法官再次与原告代表、被告进行沟通,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十几个回合的沟通协商,最终确定3个月的履行期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晚上6点50分时,两位法官再次赴25名原告家对调解协议进行确认时,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该系列纠纷案仅用时7天,立案当天,该庭全体干警向被告进行集中送达诉状及开庭传票,确保一次性送达成功,为后期的开庭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开放式”集中审理,赢得了双方当事人对人民法官、人民法庭、人民法院的信任,为下一步的顺利调解奠定了良好基础;人民法庭贴近群众便于与群众沟通的优势,为十几个回合的调解节约了宝贵时间,是该案得以成功调解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