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实创建标准 创新载体抓手
推动“三零”平安创建走深走实
市委政法委将“三零”平安创建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抓紧抓实条线指导、组织推动,做深做细问题排查、整治化解,实现了创建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
抓实“组织领导”这个根本点,增强工作动力
构建“1+4+1工作体系”,即:“一个统筹”总协调。构建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 党委政法委牵头,信访、公安、应急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各行业共同参与的创建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四级联动”相衔接。按照“做优县区创建顶线、做强乡镇创建中线、做实村(社区)创建底线,做畅联动指挥竖线”的“王”字型基层治理架构,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创建格局。“一个平台”促提升。将“三零”创建纳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总体布局, 依托综治中心指挥平台的实体化运行,建立平战结合、平战转换的运行机制。
抓住“四化联动”这个着力点,凝聚工作合力
创新“四化联动”运行方式,即: “清单化”压实职责任务。制定创建任务清单,对各级创建主体职责任务进行量化分解,谋划全年重点措施17条,细化分解重点任务27项。“手册化”引领指导工作。以 “赋能乡村、助力创建”为主题组织调研座谈8次,收集各类通俗易懂案例、故事素材186篇,编写《信阳市服务基层创“三零” 工作手册》,确保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模板化”统一创建标准。开展先期试点工作,全面查找短板弱项,明确创建“人员配备、摸排统计、台账管理、验收标准”模板,确保全市标准统一、步调一致。“专业化”提升工作质效。市直单位工作人员下沉基层一线开展业务培训指导,把培训课堂设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现场,手把手、点对点帮助基层提升创建水平。
抓细“机制建设”这个支撑点,激发工作活力
健全实施五项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序运转,即: 健全摸底排查机制。 定期组织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对矛盾风险排查登记, 乡镇(街道)、集聚区梳理汇总,县区分类造册,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健全台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工作台账,定期汇总、动态更新、及时上报,乡镇(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督办催办领办, 确保集中研判、限时化解。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信访、应急、公安部门定期通报创建进度,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半个月、县区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部署创建工作,解决疑难问题。 健全分析预警机制。每月动态考核,实行“蓝黄橙红”四色分级分 类差异化管理、动态化管控,累计约谈“破零”创建主体125个,下达风险提示函354张。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将创建质效纳入党 政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评,并作为大分值指标计入平安建设考核。对达标的村(社区) “两委”成员,每月增发300元工资,连续2年达标的增发500元工资,增强基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抓牢“服务基层”这个关键点,提升工作能力
以实干、实绩、实效为导向,深化“三四五”工作法,即: 用好“三支队伍”。用好矛盾调解队伍,创建“等着你”人民调解品牌,实现矛盾调解 全域覆盖;用好治安巡逻队伍,乡镇专职与村(社区)兼职相结 合,做到治安巡逻全时覆盖;用好宣讲服务队伍,深入村(社区)、 企事业单位开展普法宣传、安全教育,夯实创建群众基础。构建 “四治融合”。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创新推广农村居家养老上门服 务和关爱“三留守”的“戴畈模式”;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落实“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引导群众遵纪守法;发挥德治先导作用,依托社区“红色港湾”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道德大讲堂等平台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发挥数治支撑作用,上线 运行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用信息技术赋能增效。做实“五个强化”。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落实综合治理周例会制度,累计走访 群众650.42万人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869起,有效化解4632起; 强化信访问题处理,按照“边解决违法问题,边解决合法诉求”的原则,开展非访缠访闹访整治和诉源治理专项行动; 强化 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突出违法犯罪,劝阻潜在受骗群众16万人次,止付冻结涉案资金6.2亿元; 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累计回访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群3500余人,排查“三失一偏”人员2125名,开展心理疏导2432人次; 强化源头预防工作,建立政法委、发改委、公安、信访等部门联动反馈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的必经程序和刚性门槛,从源头上预防不稳定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