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党中央引领深层次全方位开放纪实

党中央引领深层次全方位开放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11-19 浏览:12395 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勇立潮头的非凡勇气,层层推进的扎实作为,引领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同各国携手并肩,与全球同频共振,开辟深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崭新局面。

谋划新格局——把握发展大势,立足强国目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海南博鳌,中国最南端省份的新兴小镇。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深情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深刻总结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向世界宣布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瑞士达沃斯,阿尔卑斯山系海拔最高小镇。

“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从全局和全球视角把脉世界经济,阐释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主张和扩大开放的坚定承诺。

两座小镇,跨越半球的两次历史性演讲,穿越历史迷雾,点亮光明前景,彰显中国敞开胸怀、拥抱世界的决心和信心。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历史一再表明,开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以自身成功实践证明,开放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一大法宝。

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但逆全球化趋势依然暗流涌动。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立?前进还是后退?人类社会面临新的重大抉择。

当今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系列问题无法回避:扩大开放是重大机遇还是风险挑战?持续几十年的开放“红利”是否还在?

这是时代之问、世界之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

“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

“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主场外交活动到出席多边峰会,从中央有关会议到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以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系统提出深入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目标、方向、路径,这是新时代引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今天的全球化图景早已超出前人的预想,一部汽车的组装需要四大洲20多个国家提供部件,一架客机的零部件来自1500个大公司和1.5万家中小企业。如果不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不占据产业链中高端,一个大国也可能沦为全球化“被遗忘的角落”。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机遇前所未有、稍纵即逝。只有抢占竞争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才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被确定为我国五大新发展理念。

不畏浮云遮眼,不惧逆风乱舞。

当前,由美国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仍在演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有增无减。

强国之路,注定要风雨兼程,需要的是智慧与眼光,考验的是定力与耐心。

习近平总书记态度鲜明:“面对时代命题,中国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

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器”——

对大国经济而言,转型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开放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器”。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外国专家座谈时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处于转型关键阶段,只有积极主动开放,在全球配置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才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7次提及开放,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规划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这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开启了新征程。

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服务业开放和制造业全面开放,金融、教育、医疗等开放提速,开放领域得以拓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努力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格局,开放布局得以优化;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高水平开放新标杆,开放方式得以创新;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开放质量得以提升。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这是与世界共赢发展的不懈追求——

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如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向世界传递开放共享的鲜明信号。

中国主张,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不应由部分国家享有,而应由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应是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应是世界各国的协奏曲。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向世界开放,中国的开放也为世界提供巨大机遇: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深化了全球产业分工,开放的中国市场成为各国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源泉;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

——近年来,中国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并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评价说,中国扩大开放“为当今世界增加了确定性和希望”。

共享呼唤共担,共担才能共享。

中国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提供更多全球性公共产品,促进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铺展新画卷——创新开放体制,释放开放红利,建设面向世界的开放大国

时间的巧合,恰似历史的接续。

11月4日,第124届广交会闭幕;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

“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这一重磅消息。

这是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被外界称作中国开放的一大“创举”。

一甲子光阴,从广交会创办到进博会启航,中国实现了从“卖遍世界”到“买遍全球”的跨越,也见证了对外开放的“接力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坚持扩大开放的战略定力,以务实高效的实际行动,引领一个开放大国阔步走向世界。

打造开放新高地,为推动全面开放装上更多强劲引擎——

2013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挂牌。

2018年10月,海南自贸试验区正式批准设立。

5年间,广东、天津、福建、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纷纷设立……从北到南,从沿海到内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12个自贸试验区组成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雁阵”。

昔日的试验田,如今的新高地。5年间,上海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长度从190条缩短到45条;深入开展通关便利化改革,近百项措施推动保税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缩短78.5%和31.7%,已有127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制度创新是核心。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效利用人口、资源等禀赋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以往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

近年来,“外资撤离”“营商环境不佳”等论调不时出现。中国对外资没有吸引力了吗?中国开放的“新红利”何在?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重申:“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当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文件,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工作的主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开放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新时代的对外开放,不仅着眼于更多的进出口贸易、引进更多的外资、扩大对外投资,更重要的是打造全局性、体制性开放,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化提供制度支撑。

创造更好营商环境,形成吸引外资“磁效应”——

2018年10月11日,东北沈阳秋意渐浓,宝马集团与华晨汽车集团签署新的合资协议,双方正式启动合资企业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项目,宝马成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者。

“宝马在中国投资发展掀开了新篇章。”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在开工仪式上说,将对华增加投资30亿欧元,对现有生产设施和项目进行大规模改造。未来3至5年,华晨宝马整车年产能将在目前52万辆基础上增至65万辆,创造5000个新工作岗位。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的比喻生动阐释了优化营商环境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性。

强化市场导向、创新管理模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国从未停止努力:

——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外资企业法等4部法律进行修改,将外商投资“逐案审批”改为备案制;

——2017年底,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与11个口岸管理部门对接,进一步压缩进出口环节和成本;

——2018年6月,国务院下发通知,推进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外资企业资金运用便利度,提升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和出入境便利度;

——2018年7月,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长度由63条减至48条,取消外资进入银行、证券、电网建设、铁路干线路网建设等一系列限制。

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划相适应,推动政府行为法治化、经济行为市场化,实现对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迈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步伐。

近期,特斯拉在美国之外首个超级工厂正式签约落户上海,埃克森美孚将在广东建设大型独资石化项目,桥水等知名对冲基金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

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2018年10月31日晚,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营商环境报告,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一次性提升32位,称赞中国相关领域改革“令人惊叹地快速且有效”。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万多家,比去年同期翻了近一番,吸引外资6367亿元。

良好营商环境带来的中国引资“磁效应”在全球有目共睹。联合国贸发会议10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骤降41%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实现逆势增长6%,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

奏响东中西开放“大合唱”,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更多“催化剂”——

10月,陕北高原,漫山遍野的苹果园进入采摘季,一树树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一辆满载苹果的货车从陕西洛川出发,经霍尔果斯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

产量占全球七分之一的陕西苹果,目前已出口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8个月苹果汁出口同比增长达30.4%。

开放,让大量像洛川这样的中西部贫困地区获得了新的生机活力,为偏远落后的村庄打开了一扇联通世界的窗,也帮助当地农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曾几何时,我国对外开放呈现“海强陆弱、东快西慢”的特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目标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开放是“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从重要窗口到重要门户,从大通道到桥头堡,从昔日的开放末梢到如今的开放新前沿,中西部地区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迎头赶上,渐入佳境。

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出口额达1.95万亿元,增长13%,高于整体增速6.5个百分点。

10月12日午后,突尼斯海滨城市苏塞的一个工业园内,一辆挂着中国品牌“吉利”标志的轿车从生产线缓缓驶下。

一年前,吉利与突尼斯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合作组装汽车。早在2010年,吉利完成对沃尔沃轿车100%股权的收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标志性事件。

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重要特征。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引进来重在倒逼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走出去重在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17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8万亿美元,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分布在189个国家和地区。

激流勇进,潮起东方。

从区域协调,到进出口平衡,再到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从主动开放,到双向开放,再到全面开放,中国正挥写一幅壮阔、立体的开放全景图。

引领新潮流——勇担自身责任,推动全球治理,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广西钦州,中国与马来西亚合作建设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内厂房林立,中外企业在此投资的项目超过90个,协议投资额近900亿元,重点投向传统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

马来西亚关丹,同样由两国合作建设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内,中国企业投资设立的联合钢铁厂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试生产,具备了年产350万吨钢铁的能力,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两国双园,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正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写照。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多重角度深入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5年前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远远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合作,而是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5年间,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从夯基垒台到落地生根,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目前,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2个,累计投资28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中国致力于推动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不是独行,而是众行;不是独奏,而是合唱;不是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从发起创办亚投行到设立丝路基金,中国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从出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到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中国不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注入新活力。

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8.02亿网民,共享经济规模达3.5万亿元人民币……广阔的市场空间,不仅让中国经济发展后劲十足,也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未来15年,中国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将更加全面。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吸收2万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载文说:“中国政府提出的将国家利益与地区和全球利益相对接从而构建一个更包容、民主、开放、创新和高效的多边世界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

以捍卫多边贸易体制为原则,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不仅宣示理念,而且拿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2015年,中国成为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议定书的第16个世贸组织成员。2016年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期间,推动多国完成《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国内批准程序,为协定早日生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为发力点,海关总署于今年9月宣布一揽子促进跨境贸易的举措并列出落地时间表。同月,我国与毛里求斯签署自贸协定,此前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贸协定。

既遵从规则,也注重实践,中国以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有力行动,发挥着经济全球化重要推手的作用。

“中国已经成了多边世界的一个支柱,对推动多边主义作出了积极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开放的全球化,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

推动包容的全球化,中国强调让更多国家和企业参与到全球分工体系中;

推动普惠的全球化,中国提出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全球化成果;

推动平衡的全球化,中国主张各国都应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

推动共赢的全球化,中国提出合作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让世界更加和平安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今年以来,从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再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主场外交活动中就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追求,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全球性时刻”的地球村并不总是祥和,安全、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文明冲突依然难以消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事关全世界70多亿人荣辱兴衰、前途命运的重要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胸怀与担当。

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新型大国关系、正确义利观,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指明了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进联合国多项重要文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广泛认可。

中国不断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付诸行动,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促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主渠道地位,推动制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率先发布国别方案,探索“金砖+”等合作模式打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平台,互利共赢的朋友圈越拓越大。

从开放中走来,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因开放而进步,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

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与世界携手,谋全球共赢,创造属于全人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