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济水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三调四化五聚焦”镇域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搭建平台整合力量资源,围绕破解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短板,建立“街道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以“哨声”整合民生诉求,以“吹哨”回应民生诉求,以“应哨”化解民生问题,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路子。
下沉力量收集“哨源”
济水街道位于济源老城区,流动人口多,人流量大,经济产业种类繁多、人员情况复杂,矛盾纠纷化解与平安法治建设是基层治理的重心。为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街道通过积极探索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围绕“四事三看三反馈”特色服务品牌,坚持“自己查、群众提”的工作方法,聚焦矛盾频发的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各包村(社)领导、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入户走访、问需于民,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部署谋划;针对入户走访收集到的矛盾纠纷,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处置,按照“哨前准备—精准‘吹哨’—高效‘报到’—结果反馈—工作评价”工作流程,社区层面能解决的问题,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反馈受理情况,做到“接诉即办”;对于现场难以决断、比较复杂的问题,梳理成问题清单,集结上级工作力量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确保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有效解决,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僵局。今年以来,通过面对面问事,共化解因漏水、噪音、采光等引起的矛盾纠纷313件,发现化解安全隐患57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协同发力集结“哨响”
前不久,因为一棵“夹在中间”的梧桐树,时代广场和毗邻家属院闹得不可开交。树木长势旺盛、枝繁叶茂,严重影响了家属院的环境和采光,向外伸展的枝干伏于屋顶之上,风雨天气存在枯枝掉落隐患,因受相关部门管控无法砍伐,双方矛盾一度激化。针对以往遇到矛盾纠纷绕着走、避着走的现象,街道依托“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坚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整合信访、司法、法院等部门力量联动共建,压实各“应哨”部门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第一时间启动“四员三方”调解机制(“四员”指网格员、调解员、社区民警、法律顾问;“三方”指矛盾双方和社区党支部),摆事实、依法律、讲道理、快调处,让“最了解”与“善调解”同向发力,确保案结事了人和。同时,为有效做好“矛盾纠纷”接诉即办,济水街道加速构建微网实格“四化支撑”基层治理体系,颗粒度优化网格设置,探索建立“网格长+网格员+楼院长+党员户”四级组织架构,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30余家单位与居委会(社区)结对共建。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全域划分12个片区、43个网格、774个微网格,1037名人员“定点入格”,实时管理、动态跟进,确保哨声响起,5分钟微网格员到户,20分钟风险隐患敏捷处置,3小时内完成入户帮扶,真正做到“遇事吹哨、快速响应,哨响事结、全程闭环”,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形成了横向联动配合,纵向沟通协调,合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有力提升了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多元化解回应“哨件”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不仅仅停留在村(社区)楼院的日常治理难题上更是延伸到重点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痛点,特别是基层办不了,单一部门也办不了的瓶颈问题,彻底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济水辖区部分楼院不动产权证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妥善办理,直接影响小区住户落户、子女入学及房产交易,办证难成了辖区很多居民心中的“烦心事”,也是信访工作的“揪心事”。一声“哨响”,成立由城建部门牵头、市档案局、测绘院、不动产管理中心、自然资源规划局等部门联合的工作专班,全面摸排、多方发力,破解难点、疏通堵点,共走访收集到办证意愿强烈且情况复杂、确有难度的小区(楼、院)39个,列入重点台账,秉承“优先办、必须办、限期办”原则,明确专人负责,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上门服务,有效化解了不动产办证难问题。截至目前,被列入重点台账的39个小区(楼、院)已全部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累计帮助2800余户居民办理个人不动产登记。为了满足辖区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济水街道在社区成立了“26℃城市爱心驿站”,打造从“微网实格”体系建设到“四员三方”调解机制的升级版,再通过社区“吹哨”,自下而上地传递民声,网格员、社区民警坚持每月2次开展拉网式摸排,及时掌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调解员、法律顾问则根据反馈迅速介入,一事一议、精准研判,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自实施以来,共开展专项议事231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回访满意率达到100%,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隐患消除在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