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一体+共享共治丨道交一体蕉城模式 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位居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侵权类案件数量前列。如何有效、快速化解交通事故矛盾纠纷,让受害人依法及时获得赔偿,成为人民法院在审判实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蕉城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源头治理和综合化解,蕉城法院与宁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宁德市保险行业协会共同成立了“道交一体化司法协同中心”。该中心通过打造“一站式”的道交纠纷解决模式,大幅提升交通事故多元化解效率,进一步完善了我区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处理机制,切实减轻群众诉累。
· 多方联动 一站解纷 ·
据统计,近年来蕉城区每年发生交通事故近2万起。从事故发生到进入诉讼,流程繁琐,耗时漫长,受害者维权之路费时劳力,令人心力交瘁。针对这一问题,蕉城法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尝试探索道交纠纷处理的新型路径。2023年4月21日,“蕉城区道交一体化司法协同中心”正式挂牌运行。中心设在宁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内,内设“一台、一区、一室”,即一个咨询服务台、一个释法辅导区、一个调解室。法院、交警、保协派员驻点,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多方力量集中办公,共享资源,一站式解决道交纠纷,形成事故认定、伤残鉴定、纠纷调解、保险理赔、诉讼审判等全流程无缝衔接的高效格局。
· 调解当先 共享共治 ·
“这个中心真不错!交警、法院、保险几家单位一起办公,不用跑法院打官司,就拿到了赔偿款,省时省力还不花什么费用。”一起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姚某在协同中心调解室感慨地说。一日,陈某醉酒驾驶电动自行车,因未保持安全车距碰刮姚某,造成姚某受伤住院。双方协商无果,姚某通过交警引导至协同中心提交调解申请,协同中心特邀调解员当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由蕉城法院法官对接指导,现场进行释法说理,为当事人答疑解惑。经过耐心细致地分析、疏导,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即促成了双方的和解,陈某当场一次性赔偿姚某各项费用共计16000元,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首先按照程序调查并作出事故认定,当事双方对损害赔偿有争议的,可以通过“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平台”申请调解。协同中心受理调解申请后,工作人员、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对道交事故涉及伤残鉴定等需要申请鉴定的,在征求各方当事人意见后,即可在调解阶段进行鉴定。当调解遇到瓶颈时,法院道交审判团队法官即可介入对接指导调解工作。案件未能成功调解的,工作人员即向当事人进行立案指导,告知法院诉讼的相关事项。中心集道交纠纷事故认定、理赔、调解、鉴定、诉讼等服务于一体,通过“线上平台+线下窗口”协同服务模式,将行业调解、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机衔接起来,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调解案件178件,调解成功160件,调解成功率90.91%。
· 专业团队 后顾无忧 ·
道交当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如果赔偿不能当场履行,受害方往往会对对方是否依约履行心存顾虑。协同中心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引导双方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通过司法确认,依法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最大限度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中心依照“专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在案件调解成功后保障赔偿履行到位,为当事人吃下一颗“定心丸”。“感谢调解员,帮我们老两口协调这个交通事故,法院还出具了司法确认书,保险公司很快赔偿了我们的损失,我们心里更踏实了。”在刚刚领到赔偿金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詹某说道。
在保障赔付的履行上,除了司法确认模式外,协同中心还引导当事人通过“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平台”反馈问题,就调解协议以及裁判文书申请保险公司一键理赔。保险公司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及时理赔的,法院可以通过道交纠纷一体化处理平台向保险监管机构提出司法建议,由保险监管机构依法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下一步,蕉城区道交一体化司法协同中心将积极争取党委政法委更大力度的支持,为道交协同中心的建设运行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切实把中心管理好、运行好。中心将继续扩大多维主体,将医疗、司法等单位纳入一体化建设中,不断凝聚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持续推进资源再整合、机制再优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打造社会治理闽东样板。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