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2018年2月25日凌晨4点28分,江苏省某派出所接到徐某报警称:在该市某公寓4XX-1号房间内,其与同居女友李某于2月24日晚吃了家中所烧的粥和2月22日自制的肉圆后,当晚22时左右,两人均感不适,后于2月25日凌晨4时许,李某不适加重。徐某通知120到场抢救李某,结果李某抢救不治,宣布其死亡。报警人徐某身体也出现不适症状,送往医院救治。
派出所民警进行现场排查后,发现事发房间内无煤气灶,无燃气热水器,初步排除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主要怀疑食物中毒,遂将现场留取的白色糊状物、自制肉圆及死者李某的心血、报警人徐某的血液、尿液送至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进行常见毒(药)物成分的分析。
【鉴定过程】
本鉴定送检现场留取的白色糊状物、自制肉圆及死者李某的心血、报警人徐某经救治后采集的血液、尿液参照技术规范SF/Z JD0107014-2015《血液和尿液中108种毒(药)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检验方法》和SF/Z JD0107005-2016《血液、尿液中238种毒(药)物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分析,均未出现常见毒(药)物的特征色谱峰和特征碎片离子(见表1)。
本鉴定送检的死者李某血液、徐某血液运用技术规范SF/Z JD0107010-2011方法分析,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分别为51.1%和7.1%。
【分析说明】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为无色、无味气体,分子量为28.01,略轻于空气,微溶于水,易燃、易爆。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在采矿、冶金、化工生产过程中及汽车、家用煤气灶或煤炉、燃气热水器的使用过程中均有一定量存在。当环境密闭或通风条件不够时,上述场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可很快聚集达到较高浓度,容易引起因吸入一氧化碳而致中毒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急性脑缺氧的症状与体征为主,包括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深度昏迷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的严重程度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接触时间、接触者自身状况等因素有关,一般以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即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总量的百分比,作为一氧化碳中毒的法医学鉴定或临床检查判断的指标。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越高中毒越严重。
本案例中,初步现场勘察时,并未在事发房间内发现煤气灶和燃气热水器,因此排除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主要怀疑食物中毒,遂将现场留取的白色糊状物、自制肉圆及李某的血液、徐某的血液、尿液进行常见毒(药)物成分的分析,结果均未检出常见毒(药)物成分。鉴定人员加做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分析后,发现李某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为51.1%,达到了一氧化碳的中毒量;徐某因救助及时,治疗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仅为7.1%。
根据我院的检测结果,该派出所又对事发现场进行了重新勘查,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的鉴定。结果发现事发公寓4XX室原为一室房,现被房东人为隔成东、西两个房间,东边一间为4XX-1室,供徐某和李某租住;西边一间为4XX-2室,为房东自住;4XX-1室为事发房间。 4XX-2室有一燃气热水器,该燃气热水器开启后,热水器上方吊顶上部管道发生一氧化碳泄漏,一氧化碳通过吊顶上方墙壁的缝隙进入4XX-1室。经调查,事发当晚房东家来了好几位客人,洗澡(使用燃气热水器)时间较长,一氧化碳持续泄漏,同时因天气较冷,死者房间门窗都紧闭,泄漏产生的一氧化碳很快聚集达到较高浓度,因此李某和徐某持续吸入一氧化碳,均出现不适症状,后李某症状不断加重,最终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鉴定意见】
所送死者李某血液和徐某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分别为51.1%和7.1%。
所送李某血液、徐某血液、徐某尿液、现场留取的白色糊状物和自制肉圆中均未检出常见毒(药)物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