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洛阳市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举办首期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并做“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专题授课。本次培训为期半天,参加培训的包括来自全市15个县区的非遗传统技艺和传统医药类项目传承人代表及市非遗中心、县区非遗工作人员和各县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人员。
本次课程就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展开讲解,课程主要分四部分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保护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类型及优势;培训过程中,通过用“打铁花”、“逍遥镇胡辣汤”等等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非遗产品和案例向学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权保护、著作权保护、专利权保护等方面作出细致讲解,最后,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五方面建议,并就本次课程作出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得到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决于是否有恰当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传承和创新并结合知识产权机制成为非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激励力量。课程授课中还鼓励各位非遗传承人要积极根据非遗的实际情况,对非遗产品尽早作出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培训现场大家听的十分认真,相信通过本次培训可以让学员们尤其是非遗传承人可以认识到非遗传承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完善进一步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培训,进一步加强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传承、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洛阳市实施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