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重要致信精神和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九代会”)精神,团结引领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干字当头,奋勇争先,为现代化洛阳建设和政法中心工作贡献法学会力量,洛阳市法学会特开设“学深悟透‘九代会’ 实干争先谱新篇”专栏,敬请关注。
新安县特辑
张琪
新安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县法学会常务副会长
在深入贯彻落实“九代会”精神的过程中,新安县法学会以推进新时代法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需求,构建覆盖基层的法治服务网络,切实将法学理论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
锚定基层阵地,构建全域覆盖的服务体系。县法学会将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服务站点全面融入县、镇两级综治中心。通过下沉法学专家等专业力量,重点解决群众关切的土地纠纷、家庭矛盾、劳动权益等现实法律问题,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聚焦多元需求,创新法治服务实践路径。矛盾化解协同化,推动“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司法建议”全链条服务。普法宣传精准化,依托综治中心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决策支撑专业化,针对基层治理中的共性难题,积极为县委、县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强化机制保障,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建立“法学专家+基层干部+网格员”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风险隐患。探索数字化赋能路径,通过“线上咨询+线下服务”双轨并行,提升法律服务响应速度与覆盖面。
刘曦
新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县法学会副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致信和“九代会”精神,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法学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县法学会副会长,我将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优势,开拓进取、奋楫笃行,依法履职、实干担当,努力在法治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致信和“九代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真信、深研、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下功夫,坚定法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二是积极践行法治实践。坚持将各项工作放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谋划、部署和推进,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社会治理等中心任务,结合案件办理情况,撰写高质量决策报告,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县域法治建设新格局。三是倾力传播法治之声。深入开展普法宣传,通过将检察听证“听”在案发现场、将法律讲座“讲”在田间地头,以精准化法治宣传教育为群众提供优质法治服务,实现“纸面法律”到“生活法治”跨越,切实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为县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陈晓
新安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县法学会副会长
法学会与公安工作的深度协同不仅能提升公安执法效能,还能为法学理论创新注入实践动能。作为新安县公安局副局长兼法学会副会长,2025年我将从以下三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构建研究与实践双向赋能机制。以理论服务实践,针对公安机关执法中的难点问题,组织专题研究并形成法律适用指引,为基层民警提供标准化执法参考。以实践反哺理论,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将执法中的新型、疑难案件转化为研究课题,推动法学理论与时俱进。二是深化人才共育与资源共享。建立双向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公安系统业务骨干加入法学会参与课题研究,促进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强化专业能力培训,邀请法学专家为公安干警开设“法律讲座”等专题培训,并参与重大案件评查、执法规范化评估工作,提升公安队伍的专业素养。三是创新法治宣传协同模式。联合打造法治新安宣传品牌。在重要时间节点,与法学会联合策划主题活动,增强宣传感染力。开发多元化法治宣传载体,与法学会资源共享,制作短视频、H5、普法漫画等新媒体产品,通过融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覆盖面,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吕美嘉
新安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县法学会副会长
普法工作的核心,不仅在于让群众知晓法律条文,更在于培育群众“遇事找法”的法治思维。值此“八五”普法收官之年,需将学习贯彻“九代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三个突出”深化普法实效:
突出思想引领。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通过多元载体强化理论普及。突出责任融合。将普法嵌入日常管理、服务和执法流程,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突出创新驱动。一方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激发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网络直播等科技手段,扩大普法覆盖面,构建“人人懂法、时时守法、处处讲法”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黄振通
新安县法学会秘书长
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如同一座航标,为我们法学法律工作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作为县法学会秘书长和法学法律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大会精神为指引,坚定法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持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法学理论的学习,关注法学前沿动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深入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形成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地方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实践活动,为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建言献策,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要积极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