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发布
学深悟透“九代会” 实干争先谱新篇(十二)

学深悟透“九代会” 实干争先谱新篇(十二)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10-21 浏览:379 次

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重要致信精神和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九代会”)精神,团结引领全市法学法律工作者干字当头,奋勇争先,为现代化洛阳建设和政法中心工作贡献法学会力量,洛阳市法学会特开设“学深悟透‘九代会’ 实干争先谱新篇”专栏,敬请关注。


洛龙区特辑


崔学宾

洛龙区法学会会长

       一要以党建引领凝聚法治合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九代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洛龙区法学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党建+法律服务”模式,将2个全区典范法律服务站、1个全区典范法律服务点打造为党联系群众的法治纽带。2025年计划高标准新建1-3个法律服务站点,增设“党员先锋岗”,让红色基因在法治阵地上焕发活力。

       二要以创新驱动提升服务效能,打造法治惠民样板。认真落实“九代会”关于“推进法治服务供给侧改革”要求,创新构建“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开元路服务站首创“夜间法律门诊”,解决上班族维权难题;定鼎门服务站推行“法治网格员”制度,实现纠纷化解在网格。特别在服务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方面,拟组建由20名法学专家、律师组成的智库团队,建立重大决策法律风险评估机制,让法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舰”。

       三要以专业建设锻造过硬队伍,激活法治内生动力。围绕九代会“建设德才兼备的法治工作队伍”部署,2025年我们计划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导师制”培养机制,建成涵盖民商法、行政法等领域的20人专业团队。同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让基层法治力量既有“高度”更具“温度”。


刘昆丽

洛龙区法学会副会长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法学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法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按照“一镇(街道)一站、一村一员”的标准,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 ,推动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法治堡垒”。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要以“政治引领、专业提升”为目标,加强法学会自身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充实工作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对法学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力优势,为法学会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是创新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提高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区融媒体中心开设“法治在线”专栏,打造“指尖上的普法课堂”。重点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我是法治宣传员”等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


郭苏毅

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为基层法治实践注入了新动能。太康东路街道办事处作为辖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要坚持以会议精神为指引,将法治思维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切实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法治根基。将“九代会”精神纳入中心组学习与干部培训,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要建立街道法律服务站、社区法律服务点、党员法治宣讲队,把党的政策与法律法规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在家庭纠纷、物业纠纷等各种矛盾纠纷调解中彰显法治力量。创新机制优服务,打通法治末梢。立足“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整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务站,针对遗产继承、邻里纠纷等高频问题提供精准服务。开展“法律进社区”“送法进校园”等特色法治宣传活动,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多元共治破难题,激活治理效能。探索“网格+法治”模式,组织法律明白人、乡贤参与社区议事,构建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组织法律专家、顾问参与矛盾调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就地化解”。  


王奔奔

龙门石窟街道办事处副书记、政法委员

        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洛龙区法学会河东社区服务点认真学习贯彻“九代会”精神,通过“五个一”工作法,即:建强一个阵地、健全一套制度、壮大一支队伍、突出一个功能、紧盯一个重点,构建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网格融合的法治社区新样板。

       建强一个阵地,聚焦为居民提供便捷、舒适、专业的法律学习与咨询场所。健全一套制度,聚焦社区法治服务规范化、有序化,构建法律服务全流程服务体系。壮大一支队伍,聚焦打造专业化队伍,提供精准化服务,吸收法律专业人士、社区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组建50余人的法律专兼职工作者队伍,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突出一个功能,聚焦法律咨询与法律援助这一关键功能,提供多元化服务,为居民排忧解难,形成法律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紧盯一个重点,聚焦提升居民法律素养,通过举办各类法律讲座、趣味活动等形式,全面开展法律宣讲和普法宣传活动。

       下一步,洛龙区法学会河东社区服务点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九代会”精神,不断提升法律服务站点工作质量,延伸基层法律服务触角,以党建引领核心,深度融合多项工作,推动法学会社区服务点建设走深走实。


阮宜国

开元街道办事处定鼎门社区书记

       一是构建法治人才协同机制,激活基层治理“智力引擎”。开元路街道定鼎门社区以法学会“九代会”提出的“发挥智库作用”为指导,引入50余人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法治建设,将9名社区工作者纳入“法律明白人”培训体系,针对物业纠纷、邻里矛盾、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劳动纠纷等高频问题开展专项培训,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建通道、搭平台、聚人才。二是构建多元共治服务体系,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合共建单位、五老专家、优秀乡贤、先锋党员等资源组建“矛调队伍”,坚持每周在辖区人员密集区域定点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和多样化纠纷解决方案与权益保护渠道,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目标。三是构建特色法治实践场景,探索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积极探索创新融合治理模式,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全方位填补基层法治力量缺口,不断进行新形式有益探索,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提质增效。


刘晶晶

洛龙区法学会

       一是聚焦中心工作。要聚焦提升基层服务站点效能,定期对街道、社区的法学会工作站进行走访,了解运行情况,协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综治中心入驻工作,加强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法学会能够发挥专业优势,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二是开展普法宣传。要充分利用区级融媒体宣传平台,策划制作贴近居民生活的法治宣传短视频、图文等内容。积极推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在区内的开展,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通过开展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增强普法实效性。三是加强自身建设。要注重对年轻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培养,通过组织业务培训、案例研讨等活动,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为打造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贡献力量。

       在新征程上,我将立足本职工作,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洛龙区法学会工作提质增效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