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紧紧抓住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化使命担当,勇于攻坚克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在全省率先构建覆盖城乡、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全市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也为全省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安阳经验”。
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启动于2017年年底,2018年10月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体平台已建成市级平台1处,县级平台9处(含滑县),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122个,村(居、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室3121个。全市现有76个律师事务所、30个基层法律服务所、2547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及1万余名司法行政工作者、法律服务人员、法律志愿者,初步形成了以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为枢纽,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公证业务机构、司法鉴定所、仲裁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等为基点的立体化、网格式、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解答法律咨询10万余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586件,调处矛盾纠纷2535起,办理公证事项9356件,向村(居)出具法律意见和建议580余件,服务量同比增长60%,司法行政工作满意率达98%,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形成了“线上一分钟,线下半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圈。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直接把司法行政业务推送到广大群众身边,直面群众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评判,倒逼司法行政机关针对群众需求不断推出和完善服务产品,服务供给侧改革。同时,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也积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适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窗口业务通过质量评估、考核和走访服务对象,群众满意率均在98%以上。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普及和运用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众的法律需求,更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步形成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方式和处事习惯,一大批基层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