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生“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在任上宽刑均税以安百姓、鼓励农耕以兴民生、训练兵甲以保家国,尽显贤能之风范,面对皇帝发旨应允的厚礼,他毅然拒绝并上书陈述缘由,其刚正不阿令人钦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中国古诗词如浩瀚星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其中,众多寓理于事的廉政诗词恰似璀璨明珠,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伟大诗人白居易,无疑是为官清廉的典范,他留下的三千余首诗词中蕴含的精神,在新时代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研习,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光彩。
忠诚担当,履职尽责
白居易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之际,朝廷党同伐异之风甚嚣尘上,而他却似傲然青松,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还时常果敢地针砭时弊。在《折剑头》中,“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之句,鲜明地展现出对耿介忠贞之士的敬仰,对奴颜婢膝的鄙夷,更直白地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之志。白居易绝非徒有言辞之人,而是一位雷厉风行的行动派。初入仕时,他精心撰写《策林》七十五篇,从时务政治出发,针对当时经济、政治、军事、文教等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见,即便在后世也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白居易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了“忠诚和担当”这两大特质。对党忠诚、为国尽责,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质,“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便是忠诚的生动体现。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大力加强党性修养,忠诚于党性原则,忠诚于党的宗旨,忠诚于政治规矩,让忠诚的旗帜在心中高高飘扬,在行动中熠熠生辉。
关注民生,体恤人民
白居易始终秉持“歌诗为民、清简为官”的廉洁初心,无论官居何位,他都心系百姓,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寄唐生》中“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尽显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卖炭翁》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深刻揭示底层民众的艰难处境;《观刈麦》《新制布裘》等作品,更是直接表达他爱民如子的深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牢记这一嘱托,将其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力求干一件成一件、干一件群众满意一件,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坦荡无私,廉洁奉公
白居易一生“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在任上宽刑均税以安百姓、鼓励农耕以兴民生、训练兵甲以保家国,尽显贤能之风范,面对皇帝发旨应允的厚礼,他毅然拒绝并上书陈述缘由,其刚正不阿令人钦佩。歇官停俸之际,甚至到了没钱盖房,只能变卖家产土地维持生活的地步,却始终坚守清廉底线。他热衷于在诗文中“晒工资”,宋朝文人洪迈曾评价白居易:“白乐天仕宦,从壮至老,凡俸禄多寡之数,悉载于诗,虽波及他人亦然。其立身廉清,家无余积,可以概见矣。”这清晰地展现了他的清廉自守,可谓有目共睹。品读其著名诗词《三年为刺史二首》,其中“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更是流传千年的廉洁箴言,声声震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涵养廉洁奉公精神,牢牢坚守清正廉洁政治本色,以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做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与维护者,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