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百年党史】中国工程院产生首批院士

【百年党史】中国工程院产生首批院士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6-03 浏览:4959 次


△1994年6月3日,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同时召开。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同时举行。在这次大会上,产生了96位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位列其中。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再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用毕生的奉献和爱国情怀为院士做出了最好的注解。

钱学森: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科学院就开始酝酿学部制,并准备在条件成熟时选举院士。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并产生了首批学部委员。1992年春天,张光斗、王大珩等6位专家再次提出《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1994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工程院。在1994年的院士大会上,除了产生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统一改称院士,中国两院院士制度就此形成。

△1992年4月,科学家师昌绪、张维、侯祥麟、张光斗、王大珩、罗沛霖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图左起:王大珩、张维、侯祥麟、张光斗、师昌绪、罗沛霖。

新闻播报:在这次院士大会上,还将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外籍院士,这对我国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强同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994年6月3-8日,中国工程院成立暨首届院士大会举行,图为朱光亚院士在投票。

之后,一大批国之重器和重大工程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从载人航天、载人深潜、探月工程,到青藏铁路、高速铁路,从超级杂交稻到重大疾病防治,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取得的每一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无不凝结着广大院士的智慧和心血。他们用毕生的奉献证明,他们是国家的财富,是人民的骄傲,是民族的光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实现禾下乘凉梦,我没有实现,我的后继有人,他们会实现的!

中科院院士 吴孟超:我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

中科院院士 孙家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对我们航天人就表现在爱航天,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为国家增添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初心!

党史回眸

1940年

6月3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目前国民党区学生工作的几个决定》,指出今后党在国民党区学生运动的方针,是为长期的潜伏发展积蓄力量,争取人心。

1958年

6月3日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该条例。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历史。

1994年

6月3日 中国工程院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工程院设立院士制度。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从已经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中做出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优秀工程科学技术专家中选举产生的,为终身荣誉。每两年增选一次。

2007年

6月3日 国务院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2016年

6月3日 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新形势下,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历史瞬间

 1919年6月3日以后,上海工人率先罢工,使五四爱国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图为北京《晨报》关于上海六、七万工人总同盟罢工的报道。

1919年6月3日以后,上海工人率先罢工,使五四爱国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图为北京《晨报》关于上海六、七万工人总同盟罢工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