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978年8月12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这是继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按照国际惯例,条约批准书的互换仪式要在日本进行,邓小平决定亲自赴日本参加条约批准书的互换仪式并对日本进行访问。
△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等欢迎邓小平一行
前日本驻中国大使 中江要介:中国政府决定让邓小平亲自来交换批准文书,可以看出中方是非常重视这次交换文书仪式的。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访问日本,成为第一位访问日本的中国国家领导人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10月23日上午,条约批准书的交换仪式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中日两国友好往来,从此有了法律上的保障。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
邓小平:《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是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排除干扰取得的重大成果,中日两国人民为此感到高兴,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也为此感到高兴。
在完成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换文仪式后,邓小平开始潜心考察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邓小平参观了新日铁、松下、日产汽车等多家日本大型企业,并乘坐新干线列车从东京到京都。
△邓小平在日本坐新干线
工作人员:怎么样?乘坐新干线之后有什么想法?
邓小平: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纪念邮票
邓小平此次访问日本,正值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10月25日,邓小平在日本记者俱乐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会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同时也要学习一切先进的外国经验,中国人民有决心,有信心,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纪念邮票
邓小平:大家知道,中国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就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我们清晰地估计了这个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树立这么一个雄心壮志,我们也考虑到自己的条件,可以说我们最重要的条件是,现在我们国内万众一心,上上下下一条心。
党史回眸
1949年
8月12日 新华社针对美国国务院8月5日发表的《美国同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发表以《无可奈何的供状》为题的评论。接着,毛泽东又为新华社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五篇评论,揭露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侵略本质及其对中国革命的仇视,批评存在于一部分人中间的对于帝国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生及其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1978年
8月12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订。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日本。
历史瞬间
194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通过了由陈云起草的《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决议》,确立了创建根据地与进行长期艰苦战争的方针。该决议经中共中央修改和批准后,于8月12日正式发出。图为决议的翻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