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科学人才紧缺。1949年12月,周恩来总理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郑重邀请在世界各国的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当时,正在美国大学任教的数学家华罗庚决定响应号召,回到祖国的怀抱。
△青年时期的华罗庚
1950年3月,40岁的华罗庚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华罗庚写下《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他在信中写道: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1950年,华罗庚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
华罗庚:人梯精神,就是我们要爬峭壁了,我站在那儿,人家在我肩膀上再爬上去。现在看起来,人梯精神很重要,我们深深感觉到,如果年轻人能在我们肩膀上爬上去的话,感觉这是我们时代的使命,甚至于不小心爬在头上踢了一脚,没有关系,只要你爬上去,我就很愉快了!
△西南联大时期的华罗庚一家人
回国后的短短几年中,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成为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为新中国的数学发展作出无可比拟的贡献。同时,华罗庚的足迹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他坚持到人民群众中、到生产一线去推广他发明的“优选法”和“统筹法”,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972年,华罗庚在湖北宜昌制药厂,同工人一起进行“优选法”的应用试验
中央新影制片厂新闻简报《教授在工人中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数学研究工作,深入工厂、工地,普及和推广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能迅速找出最优方案的优选法,使数学研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64年初,华罗庚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表达要走数学与工农业相结合道路的决心,毛泽东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华罗庚被外国同行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但他更在乎人民群众送给他的一个称谓——“人民数学家”。
△1978年,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上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励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华罗庚、陈景润、陈德泉(从左至右)
华罗庚:我这个人从前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当然我是很羡慕那些人能够上大学,能够得到老师指点,特别是名师指点,可以上升得快。可是呢,我一点也不悲观,我觉得没有老师,照样可以很快上升。
△1946年,华罗庚在普林斯顿参加国际数学领域的盛会(第一排最右为华罗庚)
您现在听到的是华罗庚70岁时的一段讲话录音,他一直认为自学就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同时他始终不忘前辈的知遇之恩,并延续师风,以身作则,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在他的关心和过问下,陈景润从厦门大学被调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最终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
华罗庚的学生 陈德泉:陈景润跟我说,你告诉华老,华老永远是我的老师。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议厅演讲,报告了自己1950年回国以来为新中国所做工作。演讲结束,“thank you”成为他生命中最后一句话,随即便倒在讲台上,实践了自己“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诺言。
华罗庚说,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要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另一肩要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
党史回眸
1945年
8月13日 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其11日下达的三道“命令”:一是要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二是要他的嫡系部队“加紧作战”,“勿稍松懈”;三是要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15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在南京的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及其所属一切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听候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的命令,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投降(被国民党军队包围的日军除外)。
1977年
8月13日至9月25日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改变“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不考试的做法,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这一决定,成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受到广大群众欢迎。1977年,全国约有570万青年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大专院校从中择优录取了27.3万名学生。
2008年
8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历史瞬间
1945年8月13日,朱德、彭德怀致电蒋介石,严正驳斥蒋介石8月11日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阻止八路军受降的错误命令,指出八路军、新四军理所当然地有接受日本投降和分享抗战果实的权利。图为朱德、彭德怀给蒋介石的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