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让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3-24 浏览:1982 次

不久前,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办法要求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其中,在学校协助开展法治教育是其重要职责。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让校园普法落到实处,再度引起关注。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21年11月,教育部制定发布《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围绕顶层设计,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创新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各种举措陆续出台。

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首先要将现有普法措施切切实实落到实处。目前,各地各部门组织了各式各样的“法律进校园”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建设。此前,不少地方也已经试验、推行聘任“法治副校长”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相信随着法治副校长全面配备,将有力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迈上新台阶。

除了落实现有措施,继续创新方式方法同样重要。要改变以往贴标语、挂展板、背法条的单一方法,提升校园普法活动的启发性、互动性、参与性,在真实的法治情景中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将法律知识涵养成法治精神。江苏昆山某中学结合国家立法,组织学生对相关法律草案进行学习和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河北张家口某小学,定期以真实案例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近年来,不少地方做出积极尝试,让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值得肯定。

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还需要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家长要身体力行,以日常生活为课堂,在生活中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积极普法,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种下法治种子。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政法机关,要与学校完善协同合作,进一步统筹整合法治资源,着力打造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少年强则国强。法治的种子不仅要在每一个青少年的心中种下,还要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才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