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全省试点工作经验之十五:息县普法宣传工作

全省试点工作经验之十五:息县普法宣传工作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9-11 浏览:12809 次

息县法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普法宣传试点工作为抓手,依托“法律六进”活动,稳步推进法治息县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整合资源,建好队伍

息县充分发挥法学会的群团优势,广泛吸收政法系统法学人才、优秀律师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综治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通过“三个坚持”,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壮大队伍。坚持站到“幕前”:县法学会积极整合县人大法工委、县政府法制办、县政协社法委等兼职副会长的人脉资源,提前介入,多方论证,积极服务全县中心工作,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及时提供法律依据。坚持担纲“主角”:每年全县综治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县法学会坚持组织广大会员踊跃参加,变单兵作战为部门带动,先后掀起了“七五”普法、打击非法集资、校园安全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等系列活动高潮。坚持接好“地气”:依托乡镇司法所,聘请乡村“法律明白人”担任普法宣传员,结合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不定期开展送法下乡文艺演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提供心贴心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目前,全县拥有普法宣讲团217人,法治文艺队伍222人。

二、健全机制,联动推进

息县以法学会撬动全民普法,建立健全普法宣传系列机制,全面统筹法治息县建设。一是目标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研究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息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法治息县建设工作规划(20162020)》,将法学会普法宣传工作纳入综治工作年度目标,与综治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二是学考联动机制。县法学会、依法治县办与县委组织部联手开展每年一度的科级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将考试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实绩之一,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法依法行政能力。三是主题日宣传机制。县法学会抓住每年“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5”(土地日)“10•17”(全国扶贫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普法主题日,统一组织相关单位、行业,集中开展普法宣传,形成辐射效应。四是校园安全机制。县法学会组织政法机关会员、律师和驻村民警,采取分片包乡的方式,兼任辖区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通过上好开学第一堂和离校最后一节的法制安全教育课,为中小学师生安全加固了一道“防火墙”。五是投入保障机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总体要求,由县政府统一保障,由县法学会统筹实施,初步建立了每年30万元的投入保障机制。

三、深化活动,成效初显

息县广泛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使广大干群从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到维护法律尊严、主动依法办事,进一步夯实了全民普法的思想基础。进机关方面,县法学会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把普法学习纳入各单位党委(组)“规定动作”,不定期组织县纪委、检察院的常务理事会员,巡回宣讲违法违纪案例,开展党纪法规教育,引发全县党员干部的警醒,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校园方面,县法学会联合县教体局,发动各学校围绕交通出行、食品安全、防溺水、防欺凌等开设法制讲堂、主题班队会等,通过“小手拉大手”,对家长实行“反哺性”普法,真正拿起法律武器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近三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学生溺亡等安全事故。进社区方面,县法学会携手县综治办,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组织辅警、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定期进驻社区,向广大居民宣传社会治安保险保平安,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积极创设和谐平安的居住环境。今年5月以来,在各乡镇、办事处综治中心设立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村(社区)设立法律服务联系点,接受各类法律咨询、提供相关法律援助,形成了全覆盖、无遗漏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网络。进企业方面,县法学会组织部分律师会员,到企业宣讲《劳动法》,使企业负责人懂法,依法经营;职工懂法,依法维权,促进企业和职工建立和谐关系。目前,县法学会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培训45批次,发放宣传资料约10万份,群众咨询约2.5万人次,进一步奠定了全民普法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