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法学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采取整体互动、载体推动、机制联动等措施,积极推进普法宣传活动,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整体带动,凝聚普法合力
社旗县法学会现有会员266名,分布在全县各乡镇、县直各执法部门,具有人员数量多、分布区域广、法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整体优势。为实现握指成拳的工作合力,县法学会站位幕前,力唱主角,依靠机制凝聚合力,为发挥法学会会员在普法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
一是与专业职能单位联动,实现互融互通。县法学会主动与全面依法治县办公室、综治办、普法办等单位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主持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制订普法规划、宣传重点、活动安排、督促检查等方面统筹考虑、整体部署、统一督查,解决了单兵作战力量不足、声势不大等难题,形成了力量聚合、整体带动、成效共享的局面。在全县综治部门组织的集中普法宣传活动中,县法学会担纲“主角”,组织法学会会员踊跃参加,在宪法宣传、打击非法集资、交通安全宣传、反对邪教等系列宣传中共有130余名法学会会员参与,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受到群众好评。
二是与执法部门联动,普法执法并重。在土地、住建、林业、农业、教育、卫生计生、人劳社保、规划、环保等重点执法单位积极发展法学会会员65名,并落实联络员制度,作为县法学会的组成“细胞”,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总体原则,指导协调相关部门拟定宣传规划、具体责任人员、明确工作时限、量化考评标准,推动普法活动向执法主体延伸。今年7月份,县法学会挑选两名律师会员深入到卫生计生系统指导普法宣传工作,并为2000多名医护人员集中辅导法律知识,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
三是与社会组织联动,守法普法兼顾。结合社会组织特点,联手组织普法宣传活动。切实加强与妇联、共青团、工会、社会团体等紧密联系,建立普法宣传教育、社会治理联系点制度,定期商议、共同决议,组织开展关注妇女儿童、“留守人员”、社会组织、特殊人群的普法宣传。在和睦家庭创建活动中,县法学会联合妇联组织深入社区(村居)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宣传100余场次。
二、载体推动,激发普法活力
一是动静结合,营造浓厚氛围。以“县有法治公园、乡(镇)有法治长廊、村(社区)有法治橱窗”为基础,加上墙体固定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收到耳濡目染。全县已建成法治文化公园3处,16个乡镇(街道)建设法治长廊16处,257个行政村(社区)构建起了法治宣传橱窗。全县主干道设立大型宣传标识58牌,沿路刷写规范的宣传标语600多条,村辖区自然村、居民小区设立宣传版面、墙体标语800多处。同时,以集中宣传一条街、宣传车巡回宣传、宣讲团“六进”活动、“一村四警”爱民实践活动普法宣传、法治文艺巡演等送法到基层,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二是老新结合,拓展普法渠道。在宣传行程上,采取老办法、新措施相结合,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在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等开展普法宣传外,充分利用乡镇、村两级的法律服务站开通公共微信号、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手机短信、以案促法等新形式向群众进行常态化的普法宣传,内容更加广泛、方法更加灵活、时间更加便捷、效果更加明显。
三是突出重点,提升普法水平。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把普法学习纳入县委中心组“规定动作”;把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守法,依法决策等情况述职列入内容考评;把党委、政府聘请律师服务制度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前置条件,把履行依法治理职责情况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始终把对在校学生的普法宣传作为重点,组织法学会会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面对全体师生的专题教育活动,发挥在校学生“传话筒”、“宣传员”的作用,“小手拉大手”、对家长进行“反哺”性的普法教育活动。同时,把学校普法教育作为评价学校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闲散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的普法教育,全县500多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
三、机制联动,保持普法恒力
一是联评联考机制。对基层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考评,统一由县综治办、全面依法治县办、普法办、县法学会组织,标准统一、结果共用,作为评优评先的基本依据。同时,凡是所在单位的干部职工有违法犯罪活动者一律取消评先资格,辖区内违法犯罪活动多、影响坏的一律取消评先资格。
二是典型带动机制。按照信息上报制度的要求,及时掌握乡镇、单位普法宣传的开展情况,社会治理情况,并不断总结经验、培育典型、宣传带动。从普法宣传能手、化解矛盾标兵、学法守法模范、见义勇为先进、好婆婆、好媳妇等不同层面筛选表彰90名典型,用身边人带动身边群众,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积极性。
三是表彰激励机制。为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完善了队伍管理、督查通报、观摩评比等工作制度,并实地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在全县政法会议上对优秀的单位、个人予以通报表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了全县普法工作的整体推进,社会治理成效初显,社会大局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