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全省试点工作经验之一:信阳市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

全省试点工作经验之一:信阳市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9-11 浏览:16142 次

信阳市法学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法学会专业、属性、人才等优势,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取得初步成效。

一、聚集人才

充分发挥法学会桥梁、纽带作用,为法治信阳建设聚才聚智聚力。一是以活动吸引人才。积极组织推荐优秀论文参与上级征文活动,基本每次省级论坛活动都有获奖作品,其中秦继伟同志撰写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多重困境及其对策研究》荣获“第九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一等奖。二是用乡情联系人才。用乡情将身居全国各地的刘师良、肖建国、袁登明等90余名信阳籍法学名家联系起来,建立“信阳法学界”微信群,方便法治研讨和交流,成为信阳市的重要智力资源。三是建立信阳市法治智库。按照跨体制、跨区域、跨系统的思路,整合市内外法学、法律人才资源,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建立了信阳市法治智库。首批智库专家成员25人,包含党政领导、知名律师、专家学者、信阳籍法学名家和主流法制媒体编辑,为信阳法治建设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智力支持。

二、建立机制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协助市委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信阳市法学会向市委推荐21名法学会法治智库专家、3名信阳籍法学专家、5个单位,其中5名专家被聘为市委法律顾问,6名专家被聘为市委法律专家库成员,包括信阳市法学会等5个单位全部被市委聘为法律咨询机构。结合信阳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共信阳市委法律顾问工作规则(试行)》《市委法律顾问考评暂行办法》《市委法律顾问诚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法律顾问制度体系,形成了法律顾问服务党委中心大局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了更好服务依法治市大局,提高市法学会参与立法、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等实践,正在制定与市人大、市政府法制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度。三是注重成果应用转化,对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及时在会刊《信阳法治》上刊载,送各级领导参阅,为科学决策提供法治理论支持。

三、成效明显

充分发挥法学会专业优势,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库”和“高参”。一是积极参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信阳市中心城区30个重点项目大部分是公共服务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事关信阳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法学会积极参与,在火车站广场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中,从法律角度提出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二是积极参与法治信阳建设。与市人大法工委、法制委,市政府法制办建立合作机制,积极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地方立法、重大决策咨询、重要文件的论证、评估,将学术观点转化为可操作的咨政建议。在制定《信阳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信阳市鲇鱼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过程中,充分发挥会员作用,广泛收集政法机关、高等院校及信阳籍法学家的意见建议,多条建议被采纳,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三是积极开展法学研究活动。着眼于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联合法制日报社,举办了“农村社会治理法治保障研讨会”。着眼于法治政府建设,联合法制日报社、市政府法制办举办了“中国•信阳法治智库暨法治政府建设研讨会”。着眼于个案如何促进法治,承办了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着眼信阳市争创全国税收普法教育基地,联合信阳市地税局,举办“红色传承 法治税收”研讨会。围绕大别山革命老区法治合作,筹划召开大别山法治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