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研究会党支部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从思想引领、制度建设、结合融合等方面扎实抓好党建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宪法学研究会作为学术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学术团体的基本定位是基层群众性组织,这一特殊的群众性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中承担着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承担着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术团体实际上是党联系学术界、联系学者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说,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学术团体的灵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和管理权,就是坚持党组织在各种学术活动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宪法学研究会及时、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保各项学术活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宪法学者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肩负起“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为繁荣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党建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强化宪法学研究会学术团体的功能定位
学术团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党建工作应以科研工作为立足点,充分发挥宪法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和党的理论思想库作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组织我省宪法学者和相关人员开展深入持久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通过推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发展。宪法学研究会以党建工作为契机,努力打造一系列品牌化的精品学术活动,如2017年6月16日,以“宪法实施与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为主题举办年会;2017年12月16-17日月,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与方法”学术研讨会;2017年12月17日,举办“合宪性审查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同时,为促进宪法学研究、培养年轻学者,研究会于2017年底开展了首届“河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的评奖活动。再者,研究会成员学以致用、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服务活动,如宪法学研究会会长苗连营教授受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对《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提出若干修改完善的意见;研究会多名理事对《河南省见义勇为条例(草案)》等提出了重要修改建议;宪法学研究会会长苗连营教授、副会长杨合理教授、冉富强教授等应邀到河南省工商局、教育厅、郑州市旅游局等单位进行十九大精神的宣讲等。除此之外,研究会成员积极参加省法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2017年11月23日,在全省法学研究行业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演讲比赛中,研究会常务理事、支部委员郎志恒副教授获得一等奖。
三、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健全相关制度规范
研究会成立之初,就严格贯彻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行业党委的要求,着手制定了《宪法学研究会政治审查制度》和《宪法学研究会党小组管理制度》等管理规范,使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抓好党小组的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阵地。由于研究会党员理事人数多、来源广泛,支部委员会研究决定以地域为基础成立五个党小组,以强化每一位党员理事在协同管理中的组织归属感,并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党的纪律建设和政治审查工作。围绕党小组建设好四大平台,不断探索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具体模式。一是建设微信平台,加强党员理事常规化理论宣教工作;二是设立公共邮箱,方便会议通知和上报论文、论著、建议等);三是创办宪法学年刊(每年一本),积极推出优秀的学术成果;四是办好六个专业学术委员会平台:宪法学学术委员会;宪法学教学委员会;人大制度与建设专业委员会;党内法规专业委员会;财政宪法学专业委员会;地方法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