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汝州市法学会党组按照“抓党建、带队伍、促工作”的思路,团结带领广大法学会会员服务大局,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实现了进位次、上台阶的目标。市法学会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法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十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
一、规范完善,构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汝州市法学会党组对党建及业务工作进行全面谋划,整体布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规可循,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一是建立健全党建各项制度。研究制订《三会一课制度》,对“三会”和上党课的程序、频率、内容等进行明确。去年,市法学会党组召开6次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精神,研究确定重大事项;上党课3次,学习了党章、党的方针政策等党建理论知识。制定《党务公开制度》,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采取会议公开、公告公示等形式及时进行公开,提高党务工作透明度。去年,将法学会的人事任免情况、廉洁自律执行情况、民主评议党员情况、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支出情况等进行了公开。出台《民主生活会制度》,要求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今年1月18日,市法学会党组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了思想、增进了团结。同时,制定出台《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集中制度》等党建规章制度,为做好党建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重点工作制度。对重点工作,市法学会党组及时进行研究,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规章制度,促进工作开展。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市法学会建设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对法学会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自身建设、运行机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营造法治氛围等7个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推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要求全市各单位全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目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85%的市直单位都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顾问律师。推动建立“律师参与服务信访工作制度”,律师会员以“中国法学会”的名义在信访接待大厅轮流挂牌接待上访群众。研究出台“法学理论研讨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从法理角度研究、分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疑难复杂案事件。去年,累计开展8次法学会理论研讨会,研究解决了12起疑难复杂案事件。
三是研究出台日常工作制度。市法学会党组指导推动,研究出台了《汝州市法学会管理办法》、请示报告制度、例会制度(党组会,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等)、月汇报讲评制度、学习制度、会长联系乡镇(街道)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督导考核制度等日常规章制度,促进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
二、政治引领,确保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市法学会党组始终把加强政治建设、实施政治引领摆在首要位置,着力使法学会会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法学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是强化思想政治学习教育。组织法学会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使法学会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增强政治自信。组织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国和省两会精神等,吃透上级要求,确保法学会系统紧跟党的步伐,紧随时代节拍,保持正确方向。组织认真学习汝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七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等,准确把握把汝州建成“生态智慧健康文明幸福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着力把法学会系统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重点目标任务上来,确保法学会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力同行。
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法学会机关干部职工和法学会会员,按照省、市要求,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增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确保全部做到合格党员,争做优秀党员。
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条例准则,及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剖析整改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是适时组织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法学会会员到大峪革命老区开展“迎七一健步走、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活动,到桃花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础、反邪教教育基地学习,在锻炼身体、陶冶情况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和党员意识。组织观看了建党献礼片《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和爱国主义影片《战狼》《红海行动》等,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感受祖国强大,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同时,组织会员中的党员开展义务植树、义务大扫除、“传承雷锋精神、建设文明汝州”志愿服务活动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向社会奉献爱心。
三、指导协调,推动业务工作良性发展
汝州市法学会党组坚持党建、业务两不误,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着力研究、指导、推动重点业务工作,协调解决疑难问题,促进了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是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法学会党组协调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市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对法学会工作进行了县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协调综治办,将法学会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和市直单位综治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调动了基层做好法学会工作的积极性。协调市委宣传部,将“双百”法治宣讲活动列入市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协调市财政,安排法学会年度预算工作经费15万元,安排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专项资金40万元,安排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费用5万元。
二是推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学会党组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法学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进基层、送法进乡村、送法进校园、法律知识大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着力增强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去年以来,百法学会党组的推动下,法学会联合综治办、防范办和市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3月24日法治和平安建设集中宣传、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集中宣传活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法治集中宣传活动等。联合团市委、司法局、教育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全市每一所学校至少送去一场大型法治报告,累计上法治课近400场次。联合卫计委开展健康中原法治行活动,为全市各医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作题为《医疗机构防范与处理医患纠纷》的法治报告。组织会员,深入特色小镇、城市管理局、国税局等单位,开展法律咨询、警示教育等活动6次。另外,结合实际,开展了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专项宣传教育活动、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等。
三是推动建立法治文化阵地。市法学会党组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理念的重要手段,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加强。制定印发《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的通知》,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委局,在辖区、单位建设法治文化一条路、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社区、法治文化宣传专栏等。指导法学会与有关部门联合,将占地160亩的人民公园打造成汝州市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将桃花谷景区打造成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指导法学会与司法局等部门联合,在“汝州电视台”开设“周末说法”专栏,在《今日汝州》开设“平安汝州”专栏。
四是推动发挥律师法律专长作用。市法学会党组利用律师熟知法律法规的优势,研究出台多项措施,着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律师作用。研究出台律师参与服务信访工作制度,组织律师会员在信访接待大厅接待上访群众同时,筛选部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交由律师化解,对按期化解的予以资金补助。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指导法学会组织律师参与,预防重大社会矛盾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去年以来,律师累计参与风险评估156起,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在项目建设、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征地拆迁等全市重点工作中,组织律师站位全市大局,主动靠前服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避免违法行为发生。在政府重大决策中,指导法学会组织律师参与,确保符合法律法规程序。去年以来,组织律师累计10多次为政府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停车场管理办法、加强文物保护等规范性政策文件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五是推动打造学习型机关。实行周五下午定期学习制度,组织法学会会员认真学习上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条例、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知识等,着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注重培训提高,2次组织法学会会员到成都、昆明参加中国法学会组织的涉法涉诉信访培训班。坚持典型引领,组织学习了焦裕禄、史来贺、吴金印、廖俊波等先进典型和全国、全省先进政法干警李培斌、陈海发、黄志丽等同志的先进事迹,树立了争先创优的思想意识,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开设“德治大讲堂”,每月举办一场讲座,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提升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