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形式迎来爆发式增长,大批网红应运而生,网红带货这种门槛低、高回报的销售形式迅速赢得商家青睐。然而,虚假宣传骗消费者购买低劣产品、直播数据造假骗商家多给广告费等问题凸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一种新型的消费业态——网红带货渐渐流行起来。然而,网红带货并非一片净土。有些网红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为一些名不副实的商家作虚假宣传,有些网红和商家串通在一起坑害消费者,有的则将一些根本不具备营业资质的企业推介出来。网红带货的“坑”需要法治填平。一方面,作为网络监管平台,必须对网红带货产品进行有效的监管,提高网红带货门槛,进行资质审查,对不具备发布条件的商家必须挡在门外。从长远上看,要想长期良性发展,平台要提高准入标准,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惩不良网红。对不听劝阻执意发布虚假信息的网红要进行封杀,不能让这些人继续混迹于市,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工商管理监督部门要对网红带货产品“验明正身”,要让线上线下产品高度吻合,对名不副实的网红产品,一经发现,不姑息、不迁就,从严惩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网红和商家心有戒尺、敬畏法律,不敢轻易造次。
消费者要学会理性消费,购物之前要对某种产品进行详细的甄别,力求做到货比三家。对网红推介的产品不去盲目跟风,保持一种理性,只有理性消费,才不至于落入网红和无良商家设下的陷阱。网红带货的“坑”需要法治填平应成社会共识。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绝不是随心所欲的炒作经济,对一些无良网红的违法之举,就应该及时亮出法律之剑,该取缔的取缔,该封杀的封杀。唯有如此,网红经济才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而不是相反。——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