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睢阳区法学会勇于创新,不断整合司法行政和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今年5月份,在信访大厅设立法学会法律服务中心,引入第三方介入信访工作新机制,由“两师一员”共同参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信访工作、努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力打造信访工作新模式。
由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两师一员”,是睢阳区法学会创新工作机制的一项新举措,有效提高了信访案件的化解效率和质量。调解员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有生力量,在法律服务中心,第一步是选择有丰富工作经验、思路清晰,善于解决问题的同志,同时,吸纳社会上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作为义务调解员,参与到矛盾纠纷的调解和信访问题的化解;律师的参与,引入法治力量是解决信访问题的第二步,充分发挥律师、法律专家的专业优势,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切实加大信访问题的调处力度。第三步,是心理咨询师参与信访工作,对信访群众给予人文关怀,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实现矛盾化解与法律服务及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化解疑难信访问题的水平,取得良好成效。
法律服务中心“两师一员”助访模式,在化解信访问题时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发挥优势,共同参与信访工作的有序推进。信访问题复杂多样,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信访群众在法律服务中心反映诉求时,心里憋着一股气,情绪容易激动。针对这些情况,围绕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情绪疏导,稳定情绪,用真诚化解他们心中的这股气,这样有利于解开 “事结”,打开信访人的“心结”,从而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为化解矛盾和信访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调解员和律师的适时介入,从政策、法律的角度帮助信访群众依法分析问题症结和利害关系,为其指明方向,提供多个解决信访问题的方案,促使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及时化解。
睢阳区古宋办事处堤口村的梁某,因该区学校建设他家需要拆迁,400平方的房子要求补偿100万元,办事处及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做其思想工作。梁某抱着“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以访施夺、以闹取利”的观念,多次赴京、省、市上三级信访,每月的25号、15号(区委书记、区长)接待日必到。
为了顺利推动项目建设,区信访局会同心理咨询师、律师共同对案件进行了重新梳理。针对梁某没有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的过高诉求,先让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让他明白,只有合理要求才能得到解决,无理取闹只能恶化关系、耗费时间和精力。然后工作人员坚守政策底线,多次与梁某约谈,通过政策讲解、心理开导,最后梁某同意了依照睢阳区大棚改征收方案进行整体拆迁。
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洪庄村的张某(女)与叔伯兄弟于2007年6月因为粪坑等事情产生矛盾,直至两家大打出手,双方不相让,经镇、村两级干部多次调解协商,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多次向睢阳区人民法院、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了解决两家矛盾,镇、村帮助张某解决了一处宅基地,并给予15000元的补偿,事态暂时得到平息。但张某夫妇在新宅基地盖好房子,并拿到15000元后,又于2011年3月以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不公为由,多次赴京、市、睢阳区政府、区法院、区信访局上访。
针对这种情况,信访局采取心理咨询师、律师和调解员共同参与接访、疏导的“两师一员”助访模式,对疑难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行联合“会诊”,由接访领导向她分析案情,心理咨询师疏导心理,律师解读法律。张某的认识由固执向融化发生了根本转变,心里的疙瘩一步步在解开,张某夫妇表示不再因此事上访。
以上两起信访案件,是法律服务中心“两师一员”助访模式开启以来,被成功化解的信访积案,最终息诉罢访。截止目前,“两师一员”协作配合,共参与处理信访问题30余件(次),接待8批360余名信访人,协助现场办结5件,转批限期办理案件25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效化解了社会各类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两师一员”通过法律服务中心搭建的这个平台,密切协作,有效衔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信访问题,打造法治信访、有序信访,努力营造工作新局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