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镇,是南水北调水源地淅川县的一个山区镇、城郊镇。地理位置特殊,矛盾纠纷多,一直是县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难题。今年以来,淅川县在省、市法学会的指导下,建立了基层法律服务站。
依托法律服务站,整合资源,完善奖励机制,拓展法律服务、服务中心工作,有效地改善了这一局面。全镇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0%,无“上四级”上访案件,无“民转刑”案件,群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明显提高,被评为稳定无访平安乡镇。
一、制度先行,组建工作框架。借助原乡镇司法所的场所和人员基础,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例会制度、会员管理制度、规范了案件办理流程及案件督办、限时办结等内容。每月两次工作例会,以文件形式交办案件,明确案件办理责任单位、责任人。同时,建立奖励机制。调解一案200元,处置群体事件一起1000元,防止民转刑案一件2000元,并且矛盾调解经费无上限。
二、走出去+请进来”宣传工作职能,扩大法律服务站影响。法律服务站做为第三方中立组织,基层老百姓还是第一次听说。一方面,需走出去宣传工作职能,介绍服务站在提供法律服务、矛盾化解、普法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打开门,请进来,让老百姓愿意来谈谈心,日常有个排忧解难和说理的地方。
三、开展多种形式普法宣传。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我们依法调解,以案释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教育:联系法院开展巡回法庭公开审判邻里纠纷案件、检察院进校园以案释法盗窃案件、消防队进社区宣传消防知识、文化广场上演普法晚会……
四、强化服务管理。对缠访闹访人,我们聘请两位心理咨询师(司法局靳莹、县二高李老师)作为常年顾问,有效进行心理疏导。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探索开展服务管理。全镇精神病患者共314名,其中鉴定三级以上63人,签订有奖协议20份,共列入“四保一管”20人,无一例重复上访。
五、积极参与县域中心工作,服务拆迁安置。我们先后参与思源学校、县示范性高中建设、上亿二期、北车站、党校、铁庙安置点、燕山南路、东滨河路、育才路、南环路加宽、移民大桥、快速通道等拆迁安置工作。工作中,服务站的会员们沉下身子,认真扎实投入工作,北区示范性高中项目,23天拆迁338户;燕山南路4天时间拆迁18户,并完成了地面上的实物及清表工作;光明社区内23家县直单位3天时间内成党群服务中心装修及法制长廊建设,创造了“上集速度”。
做好基层法律服务站工作,发挥第三方中介优势,守护上集镇一方平安,为十九大安保献礼,淅川县上集镇基层法律服务站在行动!